——科学网记者 朱汉斌 沈春蕾
过去近20年,邓杏飞先后在硅谷3家上市生物科技公司负责技术研发和产品转化。从项目领军人到公司技术产品研发总监,邓杏飞在竞争激烈的硅谷,掌握并直接领导开发多种先进的生物科技系统,拥有12项国际发明专利。
在硅谷这个技术发明的火车头里工作,邓杏飞参与了先进的技术研发,包括生物芯片、微流控芯片和高通量基因测序等技术平台开发和应用,为日后创业奠定了基础。
虽然在美国的事业一路蒸蒸日上,邓杏飞却一直心系祖国。他告诉《中国科学报》:“我的父亲因心脏病去世,岳父因肺癌去世, 我想把自己的这些专利技术在中国落地,转化并服务家乡的父老乡亲。”2014年,邓杏飞决定回国,创立国盛医学。
癌症致病因素复杂,防治难度大,给家庭、个人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国内外的经验表明,采取早期预防、早期筛查、早期治疗等防治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率具有显著的效果。
邓杏飞深知,加快推进癌症早期筛查和早诊早治,有助于全面提升我国肿瘤防治能力。他希望国盛医学能协助当地医院建设精准医学中心,帮助医院从传统医疗快速发展为精准医疗。
作为一种基于病人“定制”的医疗模式,精准医疗的检测方法一般包括分子诊断、影像和生化检测等。其中,分子诊断的个体化健康防治方案是通过检测个体基因信息、分子或细胞分析结果来制定的。目前,国盛医学已开发出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子诊断技术和平台,其中微流控芯片高密度脂蛋白精准分型产品已通过广东省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特别审批程序,有望今年内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进入临床应用。
“在美国学习工作20多年, 虽然做了很多的研发工作,但也发现美国大公司存在相当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决策链非常冗长,很多新的想法和建议难以付诸实施。”邓杏飞向《中国科学报》述说了他回国的另一个原因,“国内具有美国无法超越的一个优势,那就是临床资源丰富、病种全、病例多、样本量大,机制也比较灵活,非常有利于项目的研发。”
然而,创业对于邓杏飞来说并不容易。“离开20多年, 国内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需要快速调整自己,适应国内创业环境。”
“分子诊断是‘精准医疗’的基础,需要科研人员和其他社会力量的践行。”邓杏飞指出,搞技术发明和新产品开发,一定要沉住气,脚踏实地去做。要做好“精准医疗”,就必须要有更多、更好的技术创新,这样才能推动学科的迭代发展。
创业之初,邓杏飞很快发现,因为国家真正投入生物科技研究的时间比较晚,国内生物技术研发的氛围比较弱,有生物科技大项目产品开发经验的高端技术人才稀缺,有耐心长期投资技术创新产品的金融投资机构和同行也比较少。“对国盛医学而言, 我们有大量的技术储备,因而组建一个技能互补且志同道合的团队, 可能是最大的挑战。”
这时候,在广东茂名长大的黄颖冰进入邓杏飞的视野。“黄颖冰也是客家人,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加入国盛医学前在广州拥有自己的企业。”邓杏飞看中了黄颖冰的经验和行业资源,几次登门拜访,终于在2018年底成功劝说黄颖冰加盟国盛医学。“很庆幸能遇到一批志同道合的创业人。”黄颖冰说。
近3年来,国盛医学已申请100多项知识产权。2018年8月,国盛医学研发的“具有特殊保护剂的全血保鲜真空采血管”通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邓杏飞深知,创新永无止境,只有戮力前行,才能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健康实惠。